中国反制开始,不到72小时,法国就忍不住打电话来求和? 北约秘书长又“警告”上了:中国应停止支持俄罗斯,否则…
中国反制开始,不到72小时,法国就忍不住打电话来求和? 北约秘书长又“警告”上了:中国应停止支持俄罗斯,否则…,
中国反制开始,不到72小时,法国就忍不住打电话来求和?
对于法国极力促成对我国增加关税的事件,10月8日,我国商务部发布公告,对欧盟白兰地实施反倾销调查。
作为白兰地的最大出口国,法国无疑成为这一措施的主要目标。
这一切让法国措手不及,沉默三天后,不得不主动寻求与中国的对话。
那么,我国对法国有哪些反制手段,白兰地制裁是否只是个开始?
法国一直是世界白兰地市场的龙头,尤其是法国干邑地区,其白兰地产品几乎占据全球90%的出口份额。
而我国是法国白兰地的重要市场之一,近年进口的白兰地数量每年呈现稳步增长。
根据法国国家干邑局的数据,2022年,我国进口的法国白兰地占法国白兰地出口总量的40%以上。
这也意味着,一旦我国对白兰地采取限制措施,法国干邑产业的损失将不可忽视。
因此,当中国宣布对白兰地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,并从10月11日起对所有进口白兰地征收30%至39%的保证金时,法国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。
尽管中国并没有公开点名,但法国无疑是这一措施的最大受害者。
商务部的声明明确指出,此举是为了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不受低价倾销的冲击。
法国酒业协会对此迅速作出反应,敦促政府尽快与中国展开磋商。
可以说,这次白兰地的反制打击是一次“精准打击”,直击法国经济的命脉。
白兰地不仅是法国酒类市场的象征,更是其文化与经济的代表之一。
我国采取这一反制措施,既不会对中国市场造成过大影响,却能有效打击法国经济,让其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立场。
农业与食品出口:法国的另一个软肋
除了白兰地之外,法国还有其他多个领域依赖中国市场,尤其是在农业和食品出口方面。
法国的葡萄酒、奶制品、以及其他高端农产品多年来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。
根据法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,2021年法国对华出口的农业和食品产品总值超过50亿欧元,占其全球出口总额的10%以上。
法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,一直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农业合作,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。
然而,正因为依赖中国市场,法国农业出口也成了我国反制的一个潜在领域。
如果中国决定进一步采取措施,对法国的农业产品,尤其是葡萄酒、奶制品等实施类似的反制手段,法国农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特别是在目前全球供应链紧张、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情况下,法国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。
如果中国再进一步加大限制,法国农业出口将雪上加霜。
这是法国不得不考虑的另一个现实问题。
汽车产业:法国推行保护主义的“代价”
法国推动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,本质上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制造业。
然而,法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早已大幅下滑,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,法国与德国和中国相比显得力不从心。
标致、雷诺等法系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较为缓慢,而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,如比亚迪、小鹏、蔚来等,已经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。
根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已经突破百万辆,并且凭借价格优势和技术创新,逐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。
法国在面对这一趋势时,选择通过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落后产业。
然而,欧盟内部并非所有国家都赞同这种做法。
德国等国家认为,贸易壁垒只会阻碍欧洲整体经济的复苏和增长。
如果法国继续推行这种保护主义政策,不仅会引发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,还可能导致本国汽车产业进一步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力。
中国已经多次表态,希望通过谈判和合作解决贸易争端,而不是通过关税壁垒和保护主义。
法国这种短视的经济政策,反而可能导致其在未来失去更多市场机会。
中法关系的多领域合作是否受损?
事实上,中法之间的合作并不仅限于贸易,法国在能源、航空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与中国有着深度合作。
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,中国与法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一直是双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尤其是在航空领域,法国的空中客车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多年来保持紧密。
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占空客全球交付量的20%以上,未来这一比例可能还将继续增加。
然而,如果中法关系因为贸易摩擦而进一步恶化,这些战略合作也有可能受到影响。
中国在应对法国的制裁措施时,一直采取“量身定制”的反制手段,力求在打击对方的同时,减少对自身经济和国际合作的损害。
因此,在航空等高科技领域,中国仍然保持克制,未直接对空客等企业进行制裁。
尽管如此,法国如果继续在欧盟内部推动反华政策,未来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反制措施可能会更加多元化。
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复杂多变的今天,法国应谨慎权衡其对华政策,以免因一时的政治决定,导致多年来的经贸合作关系受到不可逆的损害。
法国的求和姿态:真正的“诚意”还是权宜之计?
面对中国的精准反制,法国终于在10月10日主动联系中国进行通话。
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表示,法国无意将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在欧洲市场之外,并希望通过协商解决问题。
这一表态看似缓和了局势,然而,法国在欧盟投票中的立场依然让人质疑其真正的意图。
法国选择在反制措施出台后的第三天打电话求和,表明其感受到了实质性的压力。
但这种“事后求和”的态度并未展现出真正的诚意。
事实上,法国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,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华合作获取经济利益,另一方面又在欧盟内部支持反华政策,试图保持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。
我国对此也保持了清醒的态度。
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,中法是全面战略伙伴,两国应当通过对话解决分歧,但同时也指出,双方必须信守承诺,不能只是一味地谋求自身利益而忽视合作精神。
这也说明,中国对法国的反制措施并不会因为一通求和电话而轻易中止。
未来的反制手段:更多领域或将受到影响
白兰地反制仅仅是中国针对法国采取的第一步,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领域受到影响。
法国作为欧洲的重要经济体,与中国的合作遍布多个领域。
如果法国继续推进对华不友好的政策,中国可能会扩大反制的范围,涉及更多的产业链和出口产品。
例如,法国的高端奢侈品市场一直在中国有着重要的消费群体,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,法国奢侈品品牌依赖中国市场的程度也越来越高。
未来,如果中国在这一领域采取反制措施,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打击。
此外,法国的旅游业也依赖中国游客的消费,疫情后旅游业刚刚复苏,任何对华不友好的政策都有可能影响法国的旅游收入。
总结来看,我国对法国的反制手段十分精准且具战略性,白兰地制裁仅仅是开始,未来法国可能还会面临更多经济压力。
面对中国市场的重要性,法国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与我国的关系,避免因短期的政治利益,导致长期经济合作的损害。
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留言讨论。
声明:取材网络、谨慎鉴别
北约秘书长又“警告”上了:中国应停止支持俄罗斯,否则…
【文/观察者网 齐倩】对于俄乌冲突,中方已反复表明“劝和促谈”立场,但美西方却频繁强扯中国。
据乌克兰国家新闻社(UNN)和路透社报道,当地时间9月6日,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挪威奥斯陆发表讲话时再次甩锅,呼吁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“停止支持”俄罗斯。
报道称,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挪威首相斯特勒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,不断给中国恶意“戴高帽”。他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声称,在俄乌冲突期间,“伊朗和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、弹药等,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”。
据他所说,“俄罗斯使用的许多武器都是中国制造”,中国与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之间保持了“无限制伙伴关系,并向其提供了包括武器、部件、设备和原材料等军民两用材料的支持”。
“我呼吁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非法战争,”托尔滕贝格随即宣称,若中方继续助长这一“欧洲最大的军事冲突”,“中方的利益和声誉将受到影响”。
斯托尔滕贝格9月6日在挪威发表讲话 乌克兰国家新闻社
实际上,这并非美西方官员首次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强扯中国,呼吁中方向俄罗斯施压。
据外交部网站消息,芬兰总统斯图布7月初曾表示,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到了北京可以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地步。他当时声称:“俄罗斯现在非常依赖中国。中方领导人一个电话就能化解这场危机。”
7月11日,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,北约把中国定义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“决定性支持者”,称中国同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系共同支持俄对乌战争的组成部分。
当时,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表示,中方强烈谴责北约秘书长针对中国发表极不负责任的挑衅性言论。有关的言论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,颠倒黑白,恶毒攻击中国制度,公然干涉中国内政,恶意歪曲中国内外政策,在乌克兰问题上甩锅推责、误导国际社会,对中国正常的军力建设以及同有关国家关系说三道四。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。
林剑进一步表示,中方此前已就乌克兰问题和北约峰会清晰地表达了立场。在此要强调指出,长期以来,北约秘书长罔顾事实和中方反复交涉,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各种场合对中国大肆抹黑攻击,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煽动疑华反华情绪,配合某些势力对华打压遏制的企图昭然若揭。种种拙劣表演不能不引起世人警惕,也充分印证了北约作为冷战遗存、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的产物,将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何种风险与挑战。
林剑指出,中方奉劝某些在政治生涯上行将就木的西方政客,不要妄图靠拱火浇油、挑衅生事和嫁祸于人来强行留下些许“遗产”。中国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,以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,同时坚定维护自身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。将中国视为“假想敌”,北约最终只能自食苦果。
此外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月份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及中国,称他不希望与俄罗斯有着“无限”伙伴关系的中国充当调解人,但希望中方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压力,以结束战争。
当地时间9月2日,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,俄乌冲突或将持续十年之久,同时呼吁中方参与冲突调停,因为“中国是唯一能够真正使这场战争结束的国家”。他还声称,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友好,可以发挥其他国家不能发挥的作用,“如果中国能够结束这场疯狂的战争,肯定会得到欧洲的善意和感激”。
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于相关呼吁曾回应称,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。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,也不是当事方。我们将始终站在和平和对话的一边,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保持沟通,继续为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。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发布于:上海